銀海耀尚義,綠電潤山河 |
|
|
|
當無人機的螺旋槳在尚義縣的晨光里嗡鳴著升起,我的指尖還殘留著遙控器傳來的輕微震動。視線透過顯示屏,原本在地面上零星可見的太陽能板,竟如被施了魔法般,在起伏的丘陵間鋪展開來,漸漸連成一片無垠的銀海。這是我第一次以這樣的視角俯瞰尚義600兆瓦光伏項目,那一刻,風似乎停了,云也慢了,唯有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而下,在千萬塊光伏板上跳躍、閃爍,將光芒溫柔地灑向這片壩上高原的每一寸肌理。 尚義縣的秋晨總裹著一層淡淡的涼,草葉上還凝著未散的露珠。無人機緩緩降低高度,我看見光伏板下的牧草泛著黃綠的光澤。光伏支架的影子被晨光拉得細長,像大地伸出的無數(shù)只手臂,穩(wěn)穩(wěn)托舉著這些捕捉陽光的“精靈”。它們排列的整齊,卻又不顯得刻板,有的微微傾斜,有的略作轉折,仿佛是設計師特意為這片土地譜寫的五線譜,而陽光便是躍動在譜面上的音符,正待奏響一曲綠色的樂章。 正午的陽光漸漸熾烈起來,光伏場區(qū)瞬間換了模樣。千萬塊光伏板如同被擦亮的銀鏡,將天空的湛藍與白云的皎潔盡數(shù)收納。風掠過場區(qū),光伏板輕輕顫動,折射出的光芒便如海浪般層層疊疊。我操控無人機掠過場區(qū)邊緣,遠處的風車群恰好轉動起來,白色的扇葉與銀色的光伏板遙相呼應,一個捕捉風的力量,一個收納光的溫暖,在這片曾經(jīng)略顯貧瘠的土地上,共同編織著清潔能源的夢想。偶爾有幾只灰雀從光伏板間掠過,清脆的鳴叫劃破寂靜,為這幅靜態(tài)的畫卷添了幾分靈動,原來工業(yè)與自然,竟能如此和諧地相融。 記得剛剛來到項目部時,趙哥帶著我們來到這片土地上。一邊走一邊告訴我們:“這里的天氣多變,有的時候頭頂還掛著大太陽呢,雨就帶著陽光傾盆而下了。夏季的雨最急,來得快也去得快,地面一沖就是一道深溝,車開進來能陷到輪轂。冬天呢?溫度直降到零下二十多度,圍巾裹到只剩兩只眼睛,呼出的白氣還沒散開,就被風刮得貼在臉上凍成冰碴子。”聽趙哥說這些話時,我正低頭盯著腳下斑駁的草地,鞋尖沾著新鮮的泥土,稍不注意就會在褲腿蹭上淺褐色的印子。八月的日頭照得人頭皮發(fā)緊,實在沒法將“傾盆大雨”和眼前的晃得人睜不開眼的大太陽聯(lián)系到一起。可趙哥的語氣太實在了,指節(jié)粗大的手比劃著深溝的模樣,說“車陷到輪轂”時,眉頭輕輕皺了一下,那不是夸張,是將真真切切經(jīng)歷過的難揉進了語氣里。 如今,每當有人問起尚義縣最動人的風景是什么,我總會想起第一次航拍時看到的那片銀海。它沒有名山大川的巍峨,沒有江河湖海的壯闊,卻藏著一種靜默而強大的力量——那是尊重自然、借勢自然的智慧,是綠色發(fā)展理念,在塞北大地上結出的果實。當陽光再次灑滿尚義縣,千萬塊光伏板依然在默默工作,將光能轉化為電能,將希望傳遞到遠方。它們像無數(shù)個小小的太陽,照亮了尚義縣的今天,也照亮了“雙碳”目標的未來。 如今項目已并網(wǎng),這片銀海正以每年約9.76億度的速度輸出清潔電能。若以傳統(tǒng)火電折算,相當于每年節(jié)約標準煤29.45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.87萬噸。更可貴的是,項目采用的復合建設模式,讓土地獲得了立體增值的空間,也為未來產(chǎn)業(yè)延伸埋下伏筆。光伏板陣列不僅為大地遮陽擋風、保水固土,更悄然滋養(yǎng)著下方的草場,加速植被恢復。它們不只是光的收集者,也是生態(tài)的守護者,在默默發(fā)電的同時,也為當?shù)匕傩諑砹藢崒嵲谠诘氖杖搿R坏囟嘤谩⒐獠莨糙A,這座光伏電站真正實現(xiàn)了生態(tài)修復、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與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。 夜風漸涼,無人機緩緩降落。指尖撫過機身,仿佛還能感受到從高空傳來的陽光的溫度。這片光伏場區(qū),早已不是冰冷的鋼鐵與玻璃的集合,它是尚義縣大地上實實在在“長”出來的綠色引擎,引擎里奔涌的不是油污,是陽光釀成的電流。曾經(jīng),我們依賴煤炭燃燒獲取能量,黑煙遮蔽了天空,粉塵污染了土地;如今,我們學會了傾聽陽光的聲音,用光伏板捕捉自然的饋贈,讓每一度電都帶著壩上的風,帶著草木的清香與天空的澄澈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