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以詩意共遠方 |
|
|
|
在我的閱讀天地里,眾多杰出作家的文字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我思想的天空。當與他們的文字不期而遇,思緒便如脫韁野馬,被牽引至未知之途。那些感悟,或唯美如詩,或深邃似海,或驚奇若夢,或殘酷如鐵,或悲憫如佛,讓世界變得愈發豐富寬廣。當下,我深深沉醉于李娟那如潺潺溪流般溫婉、似悠揚牧歌般醉人的文字世界,難以自拔。 認識李娟,始于電視劇《我的阿勒泰》。再次讀到她的散文集《冬牧場》,讓我的心境再一次得到凈化。2010-2011年冬天,李娟跟隨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,踏入新疆阿勒泰地區深處神秘冬牧場的游牧生活。那是一片廣袤無垠卻又極度寒冷的世界,仿佛被大自然遺忘的角落。狂風如憤怒野獸呼嘯席卷,飛沙走石,積雪被卷起又拋下,發出沉悶聲響;積雪厚重如沉甸甸棉被,掩埋一切生機,讓大地陷入無盡沉睡。人煙稀少似夜空中偶爾閃爍的微弱星辰,在茫茫雪原中渺小孤獨;物資匱乏如干涸沙漠,讓人時刻感受生存艱難,每一口食物、每一滴水都無比珍貴。然而,居麻一家與刺骨嚴寒殊死抗爭,與饑餓孤獨默默周旋,在荒蕪雪原上演繹著堅韌、質樸又充滿溫情與尊嚴的生命之歌,那歌聲穿越時空,回蕩在我的心間。 李娟,這個來自新疆的奇女子,既是游牧生活的親歷者,如勇敢探險家深入生活腹地,感受每一絲細微變化;又是冷靜觀察者,以敏銳目光和細膩筆觸,記錄下生活點滴。她的文字細膩如絲,輕撫讀者心靈;生動似畫,將冬牧場景象栩栩如生展現眼前;豐富且饒有趣味,如裝滿寶藏的盒子,每次打開都有新驚喜。她寫皚皚白雪覆蓋下的山脈,宛如沉睡巨龍蜿蜒盤旋;寫凜冽寒風中頑強生存的動植物,如不屈戰士堅守生命;寫居麻一家的日常生活瑣事,寫忠誠牧羊犬、活潑小羊羔,它們的存在為荒蕪雪原增添無限生機活力。她的記錄毫無拘束,隨心所欲,將每一個瞬間情緒完整保存并傳遞出來。字里行間,靈動與真誠交織,這種不加雕琢、毫無掩飾的熱愛,如明亮的光,深深吸引我,讓我不由自主走進她的世界,感受那份純粹與美好。李娟的文字質樸無華,卻蘊含深刻人生哲理。她把游牧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化作詩與愛,賦予讀者在困境中尋找內在力量的勇氣和堅持下去的信念。在她筆下,生活的苦難不再是沉重負擔,而是成長階梯,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。 而我所在的水電四局,正處于大力拓展新疆市場的關鍵時期,這里的大漠戈壁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。新疆項目大多身處偏遠山區,自然環境惡劣,交通極為不便。身處這里的人,仿佛置身于世界邊緣,被文明遺忘。沒有繁華都市,沒有熱鬧人群,只有無盡荒野和呼嘯寒風。然而,當我深入了解項目,閱讀相關資料,尤其是接觸到李娟的文字后,心態發生了巨大轉變。水電建設者們遠離家鄉,在陌生土地上開啟新生活篇章。他們住著簡易宿舍,吃著并不豐盛的飯菜,但心中始終懷揣對未來的憧憬。他們把艱苦施工環境視為成長磨礪,將遠離親人的孤獨化作工作動力。李娟曾說:“人之所以能夠感到‘幸福’,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,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。”這正與水電建設者們的精神相契合。他們在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上,用雙手和智慧書寫著奮斗的詩篇。李娟感慨:“荒野具有整個大自然賦予的沉靜與深邃,它包容一切,又改變一切。”建設者們沒有被荒野的寂寥和荒蕪嚇倒,而是以敬畏之心去親近它、了解它。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搭建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建筑,安裝起一臺臺先進的設備,讓荒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。在這片荒野中,水電建設者們揮灑汗水,為了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拼搏。每一次克服困難,每一次取得進展,都如同在荒野中綻放的花朵,雖渺小卻充滿力量和希望。他們在荒野中搭建起一座座堅固的橋梁,讓天塹變通途;挖掘出一條條清澈的溪流,讓干涸的土地煥發生機;點亮了一盞盞明亮的燈火,讓黑暗的夜晚不再孤單。李娟說:“荒野將它最殘酷的一面呈現給我,同時,也將它最溫柔、最富有詩意的一面隱藏其中,等待有心人去發現。”如今,水電四局人在這片土地上,以一顆純凈而好奇的心,去探索這片未知的世界。 在這片廣袤而深邃的荒野之上,李娟以筆為舟,載我們駛過心靈的寒冬,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溫情;而水電四局的建設者們,則以行動為筆,在這片未被馴服的土地上,勾勒出希望與夢想的輪廓。他們,一個用文字捕捉荒野的靈魂,一個以汗水澆灌希望的種子,共同詮釋了何為在逆境中綻放,于荒蕪中尋美。正如荒野中既有刺骨的寒風,也有不期而遇的溫暖陽光,生活總在不經意間,以它獨有的方式,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與勇氣。讓我們帶著這份詩意,繼續向著遠方前行,在每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日子里,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