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舞羌塘筑夢高原——西藏那曲吉措10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紀 |
|
|
|
羌塘草原的風,裹挾著高原的寒意,年復一年掠過那曲的山巒。這里平均海拔超4500米,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%,被稱為“生命禁區”,但強勁且持久的風力,卻讓這片土地成為清潔能源的“富礦”。2025年的秋天,西藏那曲吉措100兆瓦風電項目的建設現場,巨型風機正迎著風的方向,在建設者的手中緩緩“生長”,為雪域高原編織起一張綠色的能源之網。 高原風口的“鋼鐵舞者” 吉措風電項目的風機,像一群即將舞動的“鋼鐵舞者”,等待著在羌塘草原的風口綻放力量。每一臺風機塔筒高達百米,頂端的機艙與葉片組合,能將呼嘯的狂風轉化為穩定的電流。但在高原建風機,第一步就充滿挑戰。 “基礎得像磐石一樣牢。”負責土建的王師傅,皮膚被紫外線灼得黝黑,他蹲在風機基礎坑旁,手指拂過剛澆筑的混凝土表面。高原凍土廣布,基礎施工要穿透凍土層,確保風機幾十年“站得穩”。為了趕在凍土消融前完成基礎澆筑,工人們天不亮就帶著氧氣瓶上工,攪拌機的轟鳴聲在山谷里回蕩,技術員拿著溫度計守在一旁,“混凝土溫度得控制好,不然容易開裂,這可是風機的‘根’。” 塔筒組裝時,高原的風成了“攔路虎”。風速超過一定限值,就不能吊裝。建設者們掐著天氣預報的“窗口期”作業。塔吊將一節節塔筒吊起,焊工小譚背著沉重的焊槍,爬上塔筒對接處,缺氧讓他呼吸急促,卻絲毫不敢手抖---焊縫要像鋼板的“筋骨”,必須嚴絲合縫。等塔筒豎起,抬頭望去,銀白色的塔筒直插云霄,仿佛要與天空的云層握手。 “巨無霸”吊裝的攻堅時刻 施工現場,那臺漆成亮眼綠色的巨型履帶吊格外醒目---它是中聯重科的超大型履帶起重機,項目吊裝的“主力戰將”。數十噸重的風機機艙、長達百米的葉片,要靠它精準吊裝到百米高的塔筒頂端,誤差不能超過厘米級。 “運輸這臺‘巨無霸’,光拆解運輸就花了半個月。”設備主管漫工指著遠處蜿蜒的施工道路,“那曲的山路窄,有的地方得把吊臂拆成幾段,用平板車慢慢運,司機師傅握著方向盤,手心全是汗。”到了現場,組裝履帶吊又是一場硬仗:上百個零部件要在缺氧環境下精準拼接,技術人員拿著圖紙,和工人一起對照、調試,“每一個銷軸、每一條履帶,都得嚴絲合縫,這大家伙可是吊裝風機的‘命根子’。” 吊裝風機葉片時,挑戰達到頂峰。巨大的葉片被履帶吊輕輕提起,如同展開的白色翅膀。地面上,信號工舉著指揮旗,眼睛緊緊盯著葉片與機艙的對接點,對講機里傳來沙啞的指令:“左移3厘米……慢一點……好,對齊了!”操作室里,吊車司機陳師傅戴著氧氣面罩,雙手穩穩操控操縱桿,“高原上反應慢,更得集中精神,葉片價值幾百萬,一點都不能磕著。”每一次成功吊裝,現場都會響起短暫的歡呼---那是對高原極限挑戰的勝利喝彩。 雪域匠心守“風光”承諾 在吉措風電項目,藏族工人扎西是大家的“活地圖”。他熟悉每一道山梁的走向,能“聽懂”風的語言---哪片云過來可能下雨,哪個山口的風最急。和漢族技術員小朵搭檔時,兩人一個用藏語、一個用漢語,加上手勢,總能把風機安裝的細節溝通清楚。“以前村里只能用光伏板供電,遇到陰天就黑燈。”扎西望著正在吊裝的風機,眼里閃著光,“以后風電發的電,能讓家里的電燈一直亮著,還能賣給外面,挺好的。” 項目部的醫務室,常備著氧氣瓶、抗高原反應的藥物。每天收工,工人都會來這里測測血氧。廚師變著花樣做餐食,蒸饅頭時特意多放酵母,讓饅頭更松軟、好消化;每周燉兩次牛肉,給大家補充體力。“得讓兄弟們在高原上吃得飽、睡得著,才能把活兒干好。”項目經理劉總拍著胸脯說。 質量把控上,項目團隊更是“錙銖必較”。風機螺栓的力矩,要拿專用扳手反復校準;機艙里的線路接線,技術員要拿著圖紙逐一核對;每一臺風機吊裝完成后,都要進行空載、負載測試,確保葉片轉動平順,發電效率達標。“高原環境惡劣,風機一旦運行,維護成本極高,所以建設時必須一次做到最好。”質量總監吳工拿出厚厚的檢測報告,每一頁都簽滿了名字,“這是我們對項目、對這片土地的承諾。” 吉措100兆瓦風電項目全部建成后,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億千瓦時,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。這不僅能緩解那曲地區的用電緊張,還能通過電網,將清潔能源輸送到更遠的地方。 站在施工現場極目遠眺,遠處的雪山在云層中若隱若現,近處的風機與輸電鐵塔遙相呼應。曾經寂靜的羌塘草原,因為這些“鋼鐵舞者”的到來,正悄然改變著能量的流向---狂風不再是呼嘯的“過客”,而是轉化為點亮萬家燈火的“動力”。 建設者們的身影在風機下顯得渺小,卻又無比偉岸。他們背著氧氣罐,在凍土與狂風中堅守;他們操控著“巨無霸”吊車,在云端完成精密對接;他們把匠心注入每一個螺栓、每一次焊接,讓清潔能源的夢想在高原扎根。 當第一臺風機成功并網發電時,扎西和我們的建設者們圍在一起,看著電表指針轉動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那笑容里,有對家鄉發展的期盼,有對清潔能源的信心,更有建設者們在“生命禁區”里,用汗水與匠心寫下的“風光”答卷。羌塘的風還在吹,而吉措風電項目,正讓這風的力量,成為雪域高原邁向綠色未來的堅實步伐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